Gaming VGA 電競 顯示卡 / Workstation 工作站 繪圖卡 / GPU 繪圖晶片 / AI NPU 人工智慧加速卡 / 顯示卡支撐架
-
輾壓RTX 3090不在話下、效能/省電/價格一次滿足,AMD Radeon RX 6x50 XT系列升級亮相 ft. MSI Radeon RX 6950 XT Gaming X Trio
AMD推出新版顯示卡,一口氣為中、高階電競市場帶來三張全新的Radeon RX 6x50 XT系列顯卡,分別為RX 6950 XT、RX 6750 XT、RX 6650 XT。結合上個月發表的「地表最快遊戲處理器」Ryzen 7 5800X3D、Smart Access Memory (SAM)、FSR等一系列技術,不僅提供了玩家不論是在組裝花費、省電、遊戲FPS等方面都比同級NVIDIA的顯示卡更具競爭力,也讓A+A+A(3A)平台成為極致遊戲體驗的首選! 既然推出了新品,那當然也得來驗證一下新顯卡效能是否真如官方宣傳的那樣「香氣四溢」!這裡也透過第一時間入手的微星Radeon RX 6950XT Gaming X Trio為大家進行一系列相關實測,咱們往下看就知道威力有多強大了~ 為了有別於既有的Radeon RX 6000 XT系列,新的RX 6x50 XT系列在官方預設的視覺和外型上都進行了微調,整體配色從原本的黑+銀改為了全黑色的風格,其中Radeon RX 6950 XT維持著三風扇和2.5 Slot厚度設計,RX 6750 XT從原本的雙風扇變成了三風扇,從官方的設計圖來看,尺寸和RX 6950 XT差不多,至於RX 6650 XT則是從單風扇升級為了雙風扇。 RX 6x50 XT系列是RX 6000系列的升級版,製程工藝採用7nm的RDNA 2架構晶片,核心頻率、GDDR6記憶體頻率等都向上調高,在RX 6000系列上做了全面性的強化。另外,為增加Radeon RX6000系列的產品線版本,也讓玩家可以有更多選擇,接下來除了讓RX 6650 XT取代RX 6600 XT之外(直接晉級),中高階定位上等於多了2款新的選擇,不僅填補了原本RX 6900 XT的更上一階空位,也讓6800、6700中間原本的性能空缺補齊,一舉囊括玩家對顯示卡定位的所有需求。 AMD此系列最高階的Radeon RX 6950 XT目標是成為「4K解析度下最具CP值的電競顯卡」,預設核心基礎頻率從原本的2015 MHz提升到了2100 MHz,提升約4%,16GB的GDDR6記憶體經過超頻後,總傳輸速率從512 GB/s來到575.5 GB/s,提升了12%,搭配128 MB的Infinity Cache技術,可以讓資料傳輸效率達到驚人的1793 GB/s! Radeon RX 6950 XT在整體效能足以和RTX 3090、RTX 3090 Ti媲美,但所需功耗(TBP)只要335W,TGP更只有284W,比RTX 3090的350W、RTX 3090 Ti的450W要來的更低,這也代表了Radeon RX 6950 XT擁有更好的「每瓦效能」。同時Radeon RX 6950 XT的定價更只要1,099美元,與RTX 3090起跳價就高達1,730美元相比,Radeon RX 6950 XT「CP值」更是佛心到不行,如果對上RT 3090 Ti的1,999美元更是接近一半的價格而已。 Radeon RX 6750 XT則是將RX 6700 XT的核心時脈從2424MHz提升到2495MHz,並配備12GB的GDDR6記憶體和96MB的Infinity Cache,能夠帶來1326 GB/s的總記憶體傳輸效率。 由於Radeon RX 6750 XT主要是滿足2K解析度下遊戲需求,因此競爭對手主力則是鎖定RTX 3070這個區段,Radeon RX 6750 XT的定價只需要549美元,而RTX 3070的起跳則為718美元,相當於相差約台幣5,000元。 至於主打入門級市場的Radeon RX 6650 XT算是Radeon RX 6600 XT的強化版,用於滿足1080P極限畫質下的遊戲體驗,核心頻率從2359 MHz提升到了2410 MHz,並配備8GB 128bit GDDR6記憶體與32MB的Infinity Cache,能夠帶來469 GB/s的有效記憶體頻寬。 若從規格來看,雖然RTX 3060在記憶體容量和速度上都高出Radeon RX 6650 XT一截,但如果把「效能」和「價格」這兩項因素考量進去的話,那顯然RX 6650 XT佔據優勢。光是根據官方的數據,Radeon RX 6650 XT效能就算不開啟Smart Memory Access(SAM)功能,遊戲的FPS值也能大幅超越RTX 3060+Resizable Bar(NVIDIA版本的SAM功能)的成績,更不用說卡片售價還只要399美元,比起要價500美元的RTX 3060顯然更強而且還更划算。 除了發表新產品,做為一家包辦處理器和顯示卡產品的廠商,AMD也向大家展示自己所佈下的一盤大棋!相信大家都知道AMD在Radeon RX 6000系列發表的時候,帶來了Smart Access Memory(SAM)技術,能夠讓處理器直接存取顯示卡的資料,省去過往需要先將資料存放在系統記憶體RAM的步驟,達到更高的處理效率。 由於SAM技術降低了處理器和顯示卡對於RAM系統記憶體的依賴,所以理論上此功能對於顯示卡和處理器的「快取」的依賴性就變得更高,否則來不及的資料最終還是只能丟回RAM中,換言之「快取容量」成為了SAM技術在效能提升上的一大關鍵。 而提到了快取容量,相信大家應該已經想到了不久前上市的Ryzen 7 5800X3D,利用3D V-Cache技術,讓處理器擁有96MB的超大容量快取,這對於SAM技術來說可以說是如虎添翼,AMD使用Ryzen 7 5800X3D配上SAM技術後,遊戲的性能最高可以提升14%之多! 其實從Ryzen 5000的Zen 3架構、RX 6000系列的Infinity Cache到Ryzen 7 5800X3D的3D V-Cache,我們不難發現AMD產品一大技術重心放在快取的利用上,透過更大容量的快取不僅提升了資料的處理效率、也提高了整體的效能,透過這次Ryzen 7 5800X3D搭配SAM技術,便是向我們揭示A+A+A平台垂直整合下的得天獨厚優勢。 硬體之外,ADM也帶來新的軟體功能,原先只優先開放給RX 5000系列的Radeon Super Resolution(RSR)將完整支援RX 6000家族上,此功能可以將低解析度的畫面進行提升,讓玩家能夠在幾乎不犧牲畫質的前提下,獲得更流暢的遊戲體驗,玩家只需要更新AMD Software :Adrenalin Edition驅動之後,便能在管理程式的「圖像設定」將Radeon Super Resolution選項開啟,之後玩家只要進到遊戲中,將解析度調低即可,相當的簡單易用。 最後AMD也再一次預告了FSR 2.0功能,新的2.0版本能夠在不需要機械學習核心(ML)的前提下,實現「時間分析」功能,透過比對前後畫面的差異,在保有提升FPS值的優點下,還能夠讓遊戲畫面變得更為精緻,目前確定《死亡循環》(Deathloop)這款遊戲將會在5月12日率先對應,這部分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看過了前面有關新系列顯示卡的各項特色介紹之後,當然也來瞧瞧實際的本體囉!本次入手的是微星所推出的Radeon RX 6950 XT Gaming X Trio,外型延續這個微星招牌的霸氣稜角設計,正面中央也黑色為主色搭配在四個邊角以銀色做為配色,電競必備RGB元素則是以「龍爪」的造型放置顯卡中央風扇的對角處,讓卡片更具細節看點。 由於Radeon RX 6950 XT屬於RX 6900 XT的小幅超頻版,功耗上並沒有大幅度的增加,卡片尺寸也繼續保持在最多2.5 Slot的厚度,包括重量上也相應的獲得控制,廠商端也都有外加一層金屬抗彎的背板來強化承重能力,另外,這款MSI版本的包裝中還額外贈送一支顯示卡支架,減少長期使用後發生卡片、插槽受力彎曲的風險。(給MSI點個讚!) Radeon RX 6950 XT是最高級的顯示晶片,散熱也是馬虎不得,Radeon RX 6950 XT Gaming X Trio使用微星自家的TRI FROZR 2散熱技術,三顆TORX FAN 4.0風扇透過將葉片倆倆合併的方式,實現更為集中的風流與風壓,讓氣流能夠直達散熱器底部,散熱效果更強化。 同時為了降低顯示卡風扇在高速運轉下所產生的風流噪音,顯示卡特製的波浪2.0散熱鰭片能夠消除風流穿越散熱器所產生的諧波,降低玩家在激烈遊玩時受到不必要的干擾,算是把散熱的問題點都考量到了。 至於散熱器內部,微星刻意在晶片的貼何處將熱導管加工成為方形,讓其能夠以最大面積貼合晶片,達到更好的熱量傳導效率,再配合顯卡尾端開闢的導流開孔,幫助熱風直接從顯卡排出,避免熱風發生逆流並阻止熱量的堆積,為顯示卡創造良好的效能釋放環境,陪伴玩家一同在遊戲的精神時光屋裡長時間全力抗戰,玩再久也不用擔心散熱相關的問題。 終於到了驗證效能的時刻了,基於能夠完美發揮Radeon RX 6900 XT的實際效能,小編採用了最新的Ryzen 7 5800X3D以及X570S與DDR4-4000 16GBx2記憶體,一起配上手上這片MSI Radeon RX 6950 XT Gaming X Trio來做實測,測試過程將全程開啟AMD SAM功能,並同樣的以RTX 3090作為對照組在同一平台上試試看兩者的效能差異,到底RX 6950 XT在效能上是否能夠凌駕於RTX 3090之上嗎?測了就知道! 首先在最基本的3DMARK中,Radeon RX 6950 XT在針對DX11的Fire Strike系列這三項測試有著比較高的成績表現,最高分可以來到4.2萬分,對比RTX 3090的成績可以看到都呈現一面倒的狀況,差距幅度也不小,光是Fire Strike第一項就超過了4,000分、有約11%的差距,在Fire Strike Extreme與Ultra的部分也分別有3524分(約15%)、1,721分(13%)的差距,RX 6950 XT的表現著實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至於DX12的Time Spy系列這兩項則是保持領先,RX 6950 XT獲得高達19,565分的成績比RTX 3090的18,542分要高出約5.5%,而Time Spy Extreme則是以9,395分、略略贏過RTX 3090的9342分,從3DMark的實測表現的確可以得知新出爐的RX 6950 XT確實擁有強大的效能。 遊戲實戰上,所有的遊戲一律設定在最高畫質設定,並且關閉垂直同步、動態解析度等干擾FPS值的功能,倘若遊戲支援可調整強度的光線追蹤、FSR或DLSS功能,則全數調整到最高畫質模式。 首先在《刺客教條:維京紀元》這款不支援光追、FSR、DLSS內容,但又極度吃重硬體效能的遊戲中,AMD平台展現出極為驚人的成績表現,1080P解析度下達到了165 FPS,對比RTX 3090僅115 FPS,等於是超前了43%(差距50 FPS),兩者彷彿是兩個不同世代的產品在比較(笑),而且這樣的優勢哪怕是到了1440P也依然持續,132:101 FPS、差距也達近31%(差距31 FPS),即使將解析度拉高至4K的2160P模式下,AMD平台仍以80 FPS超越了RTX 3090的67 FPS、領先了將近20%。 測試場景換到支援光線追蹤的《極地戰嚎6》,RX 6950 XT仍舊以小幅度領先的狀態直接輾壓,不論是在1080P、1440P或2160P解析度下,RX 6950 XT大概都保持著約7 FPS的差距。看來3A平台對AMD的SAM和Ryzen 7 5800X3D大容量快取技術也有助於同為3A成員的Radeon RX 6950 XT在效能上的表現,在較高負載處理器效率上可以有更優異的成績,即便是在更高的解析度下也同樣能展現更佳的效能。 另外,支援光追的賽車遊戲《極限競速:地平線》在整體的結果上和《極地戰嚎6》、《刺客教條:維京紀元》類似,AMD平台在各種解析度下的FPS值都能遠超對手。從下面的數據圖中可以發現,1080P下的成績就領先了RTX 3090有40 FPS、約34%的大幅差距,1440P下也有33 FPS、31%的差距,甚至是4K都還有19 FPS、24%的領先,根本就是近乎直接輾壓的成績了。 然而《極限競速:地平線》本身並不支援FSR、DLSS的順暢度調節功能,此時AMD的RSR功能就派上用場了,這項功能是將較低解析度的畫面進行放大處理,讓玩家即使用較低解析的設置遊玩,也能保有相當程度的畫質體驗,加上由於RSR功能本身不參與遊戲本身的物理運算,所以理論上任何遊戲都能適用。 最後來看一下雙方的功耗,這裡透過AIDA64 Extreme進行GPU的燒機測試,RX 6950 XT瞬間最大功耗僅375W,反觀RTX 3090則是突破400關卡達到419W,若是從平均功耗來看的話,兩者相差也近100W(309W對比394W),若把平台的其他設備所需電力以及電源供應器的轉換效率都納入考量,採用RX 6950 XT的話,一組850W電源供應器算是綽綽有餘了,或是使用RTX 3090,還得往上加個100W比較妥當,也就是選擇1000W的電供基本上是跑不掉了。 這樣的差異等於除了電費的負擔會加重外,硬體本體的預算也得要往上加才行。 全新登場的3款AMD RX 6x50 XT顯示卡,顯然透過了AMD的強化加持後再度蛻變成功,從本次的測試數據上可以看到,新一代的AAA(3A)平台挾帶著具備3D V-Cache大型快取與SAM技術,以及新推出的Radeon RX 6950 XT顯示卡搭配下,不僅在遊戲上面展現了堪稱輾壓式的效能表現,功耗還獲得更好的控制,最重要的一點是,AMD平台的組裝費用要比對手更為低廉。 光是一張Radeon RX 6950 XT與RTX 3090之間的官方價差就達到630美元以上(1,099 VS 1,730)、相當約台幣1.8萬元的價差,在面對顯示卡價格回穩的這段時間,這價差已經足以讓玩家連同Ryzen 7 5800X3D與水冷都一起購足了(可能還有找),若是再把DDR5記憶體、電源供應器等設備算進去,差距就更大了。 除此之外,AMD更預告了即將推出全新「Raise the Game」遊戲大禮包活動,送出《黑街聖徒》、《狙擊精英5》等遊戲,想要兼顧效能、預算以及功耗節能等需求的話,那除了入手AMD平台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小編真心建議,想要體驗極致遊戲體驗的順暢快感就不要再猶豫了,趕快把魔法小卡拿起來,一同加入「紅軍」的懷抱吧!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RTX 3080版本的貓頭鷹顯卡?!ASUSxNoctua RTX 3080曝光
御三家ASUS近年來與知名散熱大廠Noctua聯名合作推出了不少產品,如用上Noctua風扇的ROG RYUJIN II一體式水冷,又或者是先前開箱的,那充滿魔幻的貓頭鷹雙眼設計,還有那誇張厚度以及全速運轉依舊能維持絕佳的寧靜表現,讓小編還是相當印象深刻。 不過畢竟它本體依舊只是張RTX 3070,效能上要對應4K以上在一些AAA大作上可能會稍顯不足,即便預算無上限想組兩張,RTX 3070也不支援SLI(那厚度就算支援應該也是裝不了橋接器,而且主機板大概也塞不下XD!),以至於這類高階玩家無法感受到貓頭鷹的魅力,稍顯可惜。 而或許是評價不錯的關係,ASUS似乎聽到了高階玩家們的心聲,近期傳出ASUS將推出RTX 3080版本的貓頭鷹顯卡,外媒VideoCardz也曝光了外觀、規格資訊。 從外觀上來看,整體設計看似與RTX 3070版本沒甚麼太大差異,應該也是採用兩組Noctua NF-A12x25 120mm PWM風扇,正面看過去還是那充滿魔幻的貓頭鷹雙眼以及招牌性的木質配色塗裝,不過從前端以及背板就能看出散熱鰭片設計為了因應RTX 3080 GPU而有不小的改變,厚度據外媒表示有達到4 slot,沒意外或許跟RTX 3070版本的4.3 slot相同甚至更厚。 根據先前我們開箱ASUS RTX 3070 Noctua的經驗來看,或許這張RTX 3080 Noctua貓頭鷹版本在PCB版、散熱模組上可能與TUF Gaming版相同,除此之外,另一點有趣的地方是,這張ASUS RTX 3080 Noctua是採用10 GB版本的RTX 3080,而並非較新的12 GB,也代表RTX 3080 10 GB依舊有它的市場(畢竟比較親民),加上近期顯卡供貨開始回穩,價格也逐漸恢復正常,這次ASUS RTX 3080 Noctua應該是不會像先前一樣難搶也說不定...吧(笑)。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拒絕承認挖礦割韭菜,NVIDIA遭美國SEC部門開罰550萬美元
持續約2年的缺卡荒在近期總算落幕(暫時?),而這段期間相信各位玩家已經見識過了市場上各種的噁心炒作,但這也讓顯示卡廠商賺得荷包滿滿,不過廠商這種炒短線的行為也引起了有關單位的注意,像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便對兩大顯卡晶片廠之一的NVIDIA進行開罰。 根據SEC的調查,NVIDIA在2017年,也就是早在RTX 30系列推出之前,就已經知道挖礦對於顯示卡的需求提高,卡片將會熱賣並使公司的收益激增,但公司並沒有據實向股東們報告亮眼的財報背後是由挖礦所衍伸的相關亂象所致。 Today we announced settled charges against NVIDIA Corporation for inadequate disclosures concerning the impact of cryptomining on the company’s gaming business. For more:— U.S.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ssion (@SECGov) May 6, 2022 ▲美國SEC對NVIDIA進行了裁罰。 由於NVIDIA未明確交代收益增長的背後原因,SEC祭出了550萬美元(約1.54億台幣)的裁罰,對此NVIDIA拒絕承認他們有刻意隱瞞財務收入,但還是默默的上繳罰款(哈),外媒推測原因可能是要阻止SEC繼續更深入的調查,以避免面臨更為嚴厲的制裁,所以上演了「我沒錯,但我服從判決」的矛盾行為。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顯示卡現正販售中!
NVIDIA 攜手各家授權顯示卡供應商與通路合作夥伴,推出「補貨完成,重新上架」企劃,讓玩家能以合理的價格購買 NVIDIA GeForce RTX 30 系列顯示卡產品。 GeForce RTX 30 系列顯示卡 透過令人身歷其境的光線追蹤技術、以 NVIDIA DLSS 大幅提升的人工智慧效能、NVIDIA Reflex 的致勝反應速度,以及採用人工智慧的 NVIDIA Broadcast 直播軟體,提供玩家所需的極致遊戲效能和體驗。 華碩 ROG Strix GeForce RTX 3080 Ti OC Edition 12GB 顯示卡,售價 $43,990 元 技嘉 GeForce RTX 3080 Ti GV-N308TEAGLE OC-12GD 顯示卡,售價 $36,990 元 ZOTAC GeForce RTX 3070 Ti Trinity OC (ZT-A30710J-10P) 顯示卡,售價 $12,900 元 微星 GeForce RTX 3060 12G VENTUS 2X OC PCI-E 顯示卡,售價 $19,900 元
-
功耗失控是版本限定、其餘只是照舊,傳完整版RTX 40晶片功耗將突破900W
NVIDIA的下一代RTX 40系列顯示卡一直都有傳出功耗失控的謠言,不少爆料都指出耗電量會比現在同級的RTX 30顯卡高出一倍,不過現在又有傳出這部分可能只會是RTX 4090以上的卡片才會如此,RTX 4080以下的在功耗上則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依照NVIDIA的晶片代號邏輯,通常數字越小所對應的效能等級越高,例如RTX 3080用的是GA102,而RTX 3070用的則是GA103。不過根據爆料,新的RTX 4080將不會使用代號AD102的晶片,而是「降級」為AD103,以此類推RTX 4070也改為了AD104。 RTX 4080預計會配備16GB GDDR6X記憶體,比現行RTX 3080 Ti的12GB要更大,但功耗可能因為製程進步的關係,功耗還是控制在350W上下,沒有因此增加。而RTX 4070也同樣將記憶體加大,從8GB變為12GB,功耗則是定在300W,與RTX 3070 Ti的290W功耗差異不大。 然而RTX 4090可就完全不同了,它將用上AD102晶片,外加擁有21Gbps頻寬的24GB GDDR6X記憶體,不過功耗達到了驚人的600W,比現在的RTX 3090 Ti還要高出150W之多!不出意外的話,NVIDIA應該是想要把RTX 4090和4080之間的效能差距拉得更為明顯。 但這還不是最誇張的,因為RTX 4090這枚AD102僅是「閹割版」,完整版的AD102在記憶體的配置將會翻倍來到48GB,頻寬也會提升到24Gbps,相對的功耗將能飆到超級離譜的900W!必須直接用上2組16 Pin的PCIe 5.0供電插槽才能滿足電力抽取的需求。 目前暫不確定NVIDIA是否會推出用上完整版AD102晶片的顯示卡,畢竟要面對900W的功耗,不論是散熱還是供電設計上都是一大難題,能否實際商品化,以及現在的電源供應器是否能跟得上都還是未知數。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PCIe 4.0就夠用了?!傳NVIDIA RTX 40系列不支援PCIe 5.0
隨著年底PC產品要準備大更新,如CPU市場上的Intel 13代以及AMD Ryzen 7000,而獨立顯卡的部分除了即將加入戰局的Intel Arc之外,NVIDIA RTX 40、AMD Radeon 7000也有很大的機會在年底出來較勁,戰場相信會相當火熱。 而關於新卡消息方面,近日推特爆料大神kopite7Kimi表示,NVIDIA下一代顯示卡AD102也就是GeForce RTX 40系列將繼續維持PCIe 4.0介面,而不是目前最新的PCIe 5.0。 PCIe Gen4— kopite7kimi (@kopite7kimi) April 24, 2022 目前消費級市場上僅有Intel Alder Lake平台支援PCIe 5.0,其總頻寬是PCIe 4.0的2倍更是PCIe 3.0的4倍,不過基本上還沒有什麼周邊產品用上,除了即將問世的PCIe 5.0 SSD之外,也有傳聞RTX 40、Radeon 7000會支援PCIe 5.0介面,畢竟從RTX 3090 Ti就可以看到NVIDIA已經為PCIe 5.0 16-pin的供電做好準備,甚至前陣子發表的Hopper GPU也支援了PCIe 5.0。 但畢竟Hopper GPU屬於伺服器、AI、深度學習領域,本來就相當注重頻寬傳輸,如今大神表示RTX 40將維持PCIe 4.0,或許也代表RTX 40這類遊戲卡的效能光是PCIe 4.0頻寬就完全足以,還用不到PCIe 5.0。 另外大神也表示AD102在單精度浮點數FP32內核結構可能與Ampere不太相同,所以即便如傳聞最高擁有18432組CUDA,實際換算後的效能可能與現在不同。 當然,這些目前都還只是傳聞階段而已,距離RTX 40登場的時間還早,詳細正確的規格或許要等到下半年才有望看到官方正式公布,不管如何,對於玩家來說,只要價格香、買的到,什麼都好談(笑)。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MSI 發表AMD Radeon RX 6400 顯示卡
全球電競硬體領導品牌-微星科技,隆重推出全新一代MSI AMD Radeon RX 6400 AERO ITX 顯示卡。全新系列顯示卡,專為熱門3A大作等電競遊戲而設計,提供令人驚豔且前所未見的1080p遊戲體驗。 AMD Radeon RX 6400 顯示卡基於高效能、節能的 AMD RDNA 遊戲架構,採用高頻寬、低延遲的 AMD Infinity Cache和高速 GDDR6 記憶體。同時還支援 Microsoft Windows 11 和 Microsoft DirectX 12 Ultimate、AMD FidelityFX Super Resolution (FSR) 和AMD Radeon 超級解析度 (RSR) 升級技術,AMD智慧存取記憶體技術以及其他提供視覺震撼的優異功能,高刷新率的遊戲體驗。 在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小巧裝置裡,有著全尺寸顯示卡的強大功能。 MSI Radeon RX 6400 AERO ITX 系列在緊湊型散熱器上使用單顆高效能風扇,以優化散熱。 AERO ITX 顯示卡非常適合小型系統,幾乎合適任何系統,同時提供身歷其境的遊戲體驗。 MSI Center獨家軟體套件透過方便操作使用的程序,加強使用者體驗。例如,Frozr AI Cooling 將連接到相容的 MSI 主板系統風扇統一起來,以對 GPU 散熱變化做出反應。 MSI Afterburner 是全球知名度最高、使用最廣泛的顯示卡超頻軟體。它提供對顯示卡的完全控制,並讓使用者能夠隨時監控關鍵系統指標。Afterburner 為流暢的遊戲體驗提供了免費的效能提升,高幀數提供更順暢的遊戲體驗。 全新MSI AMD Radeon RX 6400 AERO ITX 顯示卡於2022年4月20日上市.
-
華擎科技發佈AMD Radeon RX 6400 Challenger ITX 4GB顯示卡,主流用戶的優質選擇
全球主機板、顯示卡與迷你電腦領導廠商華擎科技(ASRock Inc.),今天發布了最新的AMD Radeon RX 6400 Challenger ITX 4GB顯示卡。 AMD Radeon RX 6400顯示卡基於高性能、節能的 AMD RDNA 2遊戲架構,採用高頻寬、低延遲的AMD Infinity Cache快取技術和高速GDDR6 顯示記憶體。同時支援Microsoft Windows 11和Microsoft DirectX 12 Ultimate、AMD FidelityFX超級解析度 (FSR) 和 AMD Radeon超級解析度 (RSR) 畫面升頻技術、AMD Smart Access Memory技術以及其他進階功能,提供讓人目眩神迷、高更新頻率的遊戲體驗。 此外,華擎AMD Radeon RX 6400 Challenger ITX 4GB顯示卡亦具備許多獨特功能,包括精巧的單風扇Challenger ITX散熱設計,提供出色的降溫效果;並且導入超合金顯示卡料件,提高長時間運作穩定性;同時還毋須連接額外的8-pin供電接頭,低功耗的特色對升級現有系統時提供更大的靈活度和使用彈性。 憑藉這些優質規格和獨家功能,華擎AMD Radeon RX 6400 Challenger ITX 4GB顯示卡無疑是主流用戶的優質選擇。 *產品規格若有後續變更,將不會另行通知。
-
比Radeon RX 6600 XT更高的時脈、頻寬,PowerColor RX 6650 XT曝光
近期對於玩家們較值得開心的事,無疑是顯卡市場供貨已經開始逐漸回穩,價格也開始下跌,雖說價格還沒降到剛發售時那麼香,但至少從目前的貨量來看應該算是相當充足,不再只是看的到卻吃不到的空氣卡,也不必限單張、限組裝等等,可單獨直接入手沒有問題。 而關於新卡的相關消息,AMD Radeon RX的新成員已經傳得滿天飛,據先前曝光的資訊來看,新成員會有RX 6950 XT、RX 6750 XT以及RX 6650 XT,原本預估這個月(4月)就會現身,但似乎延到了5/10。 近日更有外媒曝光了RX 6650 XT的相關規格資訊與外型,該外媒曝光的是PowerColor家的RX 6650 XT,從外型與LOGO來看,應該是Hellhound系列,整體基本上長得跟自家同系列的RX 6600 XT版本一模一樣,就連外露的導熱管也相同,推測應該是用同樣的散熱模組。 而在內部硬體規格方面,還不確定晶片是否同樣命名為Navi 23 XT ,畢竟RX 6650 XT雖同樣維持與RX 6600 XT相同的2048組串流處理器,但具備更高的時脈,在靜音模式下時脈為2410/2635 MHz、OC模式可達 2486/2689 MHz,記憶體方面維持在128 bit 8GB GDDR6,速率則是提升至17.5 Gbps,因此頻寬也來到280 GB/s。 功耗方面雖沒有明確的TDP資訊,不過可以確定維持使用單8-pin供電,且建議電供提高到600W來看,大致可以確定RX 6650 XT功耗絕對比RX 6600 XT還要來的高一些。 從目前所曝光的消息來看,不意外這些RX 6X50成員們的升級重點,基本上是注重在晶片時脈以及記憶體速率上,升級幅度不算太大,當然,實際規格還是要以正式發布為準,屆時站上也會第一時間為大家開箱實測來看看有多少進步,假設差異真的不大,對於目前手上已經是RX 6000系列的玩家們,或許等年底的RX 7000系列可能會比較實在一些,若顯卡供需繼續回穩,屆時價格應該會更香(笑), ★快來追蹤/加入我們!!! FB玩家社團: Instagram頻道:
-
王者蒞臨!華碩GeForce RTX 3090 Ti旗艦顯卡磅礡登台
華碩今宣布旗下最新兩款旗艦顯示卡—「ROG Strix LC /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在台上市;內建更高24 GB GDDR6X記憶體,可大幅提升運作時脈達21 Gbps,加上疾速4K更新率,將呈獻使用者逼真、沉浸感十足的視覺饗宴;即便GPU在高負載工作下,仍可提供令人驚豔的極致流暢性,淋漓釋放GeForce RTX顯示卡的剽悍性能! 為發揮GPU強大底蘊,ROG Strix LC GeForce RTX 3090 Ti配備一體式整合水冷套件,從自訂散熱模組延伸至GPU晶片與內建的GDDR6X記憶體,重要組件皆能獲致優異散熱,其中560 mm的水冷編織管還可提供彈性安裝選項,就算是較大的機殼或同時配備AIO CPU散熱器的組裝電腦,也完全沒問題;240 mm散熱器則由一對120 mm ARGB風扇降溫,並經內部調校,可在高靜態壓下輸送大量冷空氣;搭配鼓風式風扇,以及護蓋下方的2.6-slot薄型散熱器,還能快速排出電力傳輸組件產生的熱源,穩定系統運作。 ROG Strix LC GeForce RTX 3090 Ti的全方位設計,讓安裝設定更直覺好上手,如未順利連接1x16 pin電源埠,感應電路的LED燈將呈現恆亮;當供電瓦數不足,燈號則會以閃爍方式提醒。此外,雙FanConnect II接頭還可將機殼風扇連接至顯示卡,在GPU負載增加時提高進氣量;雙BIOS開關則提供使用者兩種選擇,包括:專注效能的高效散熱模式,以及進入閒置或輕度負載狀態時,風扇自動停止運轉的0db安靜模式。 針對喜愛展示電腦內裝的使用者而言,ROG Strix LC GeForce RTX 3090 Ti絕對是極度勸Buy的不二首選!其護蓋上率性的文字與平行線俐落點綴,以及與橋接器、散熱器風扇上的可編程RGB LED,除能自訂繽紛絢爛的色光效果,亦可和其他Aura Sync同步燈效系列產品連動,體現自我電競主張。 ROG Strix LC GeForce RTX 3090 Ti OC 24GB GDDR6X,建議售價:NT$68,990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搭載全新散熱技術,不僅擁有傑出空冷優勢,亦相當適合想要在極簡實用設計中,尋求卓越效能與絕佳耐用性的DIY使用者。其稜角分明的消光黑金屬護蓋,散發強悍工業風,搭配巨大的3.2-slot散熱器,即使在高度負載下,也能使GPU、記憶體和電力輸送電路維持低溫,運作更平穩可靠。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採用三組軸向式風扇,且每組風扇寬度均增加1.5公分,再加上半高阻隔環,可提升靜態壓,使進氣更集中;搭配順時針旋轉的中央風扇,以及左、右兩側逆時針旋轉的風扇設計,還能有效減少亂流,提供更高轉速,讓更多空氣通過擁有超大表面積的散熱器;此外,GDDR6X記憶體亦配備專屬散熱器,可有效降低其溫度,發揮高速效能;內建的0dB技術同樣能使顯示卡在輕度負載或閒置時保持靜音運轉;背板上的通風口,則提供另一管道,讓熱空氣更快排出,增加冷卻效率。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另具備多項友善玩家的設計,可加快組裝速度,同時採用全自動製程技術,無需人力,即可精確定位、焊接組件,大幅提升產品品質,搭配144小時測試過程與軍規等級電容器,更經久耐用。內外兼具的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還可透過內建的RGB LED客製化,或搭配其他與Aura相容的零組件,打造匠心獨運的電競平台。 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 OC 24GB GDDR6X,建議售價:NT$65,990 為完美展現驚艷效能,樹立業界全新標竿,GeForce RTX 3090 Ti系列顯示卡需耗用比前代產品更多功率,建議搭配使用容量1,000瓦或以上之電源 ,像是華碩ROG Strix與ROG Thor系列電源供應器,憑藉其強大的內部散熱器,以及獨家軸向式風扇設計,絕對可滿足此系列顯示卡的嚴苛需求! GeForce RTX 3090 Ti持續邁步前進,突破極限,成為NVIDIA GeForce RTX 30系列產品中改變遊戲規則、稱霸群雄的繪圖GPU,現在就立即裝載ROG Strix LC GeForce RTX 3090 Ti或TUF Gaming GeForce RTX 3090 Ti 顯示卡,將DIY組裝電腦提升至見所未見的嶄新境界。
最多人點閱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70 Xtreme Gaming實測開箱,電競級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AMD Radeon RX 480實測開箱,玩家級顯示卡重返榮耀!
- MSI GeForce GTX 1060 GAMING X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神兵利器!
- ASUS ROG STRIX-GTX1080-O8G-GAMING開箱實測,旗艦三風扇電競顯示卡中的頂尖之作!
- MSI GeForce GTX 1080 GAMING X 8G實測開箱,史上最強大Pascal自製顯示卡全面來襲!
- MSI GeForce GTX 1050 Ti GAMING X 4G實測開箱,中階電競顯示卡中的玩家精品!
- 龍爪現形、踩滅廢熱,MSI AMD Radeon RX 6600 XT GAMING X 8G開箱解密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80 G1 GAMING實測開箱,三風扇風之力顯示卡中的玩家聖物!
- MSI GeForce GTX 1070 SEA HAWK X實測開箱,CORSAIR HYDRO一體式精品級水空冷顯示卡!
- 電競戰神刀法凌厲、讓性能刀刀暴擊,ROG STRIX RTX 3070 Ti O8G GAMING上機實測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G1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自製顯示卡中的優質精品!
- GIGABYTE GeForce GTX 1060 Xtreme Gaming 6G實測開箱,玩家級電競顯示卡中的極致精品!